貴州煤化工發展仍處于傳統化工階段,新型煤化工才剛起步,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資源環境壓力大。因此,如何利用煤炭資源富集、國家政策支持、市場前景廣闊的優勢,大力發展煤制天然氣、煤制二甲醚、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潔凈能源并且經濟效益好的新型煤化工產業,是實現貴州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必由之路。
一、加快我省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貴州煤炭利用方式比較粗放,轉化增值率較低。煤化工以化肥、焦炭、電石、合成氨、甲醇等低附加值產品為主,像煤制醋酸、煤制聚甲醛、煤制二醋酸纖維素等高附加值的煤化工產品鳳毛麟角。據測算,轉化成甲醇可增值4.5倍,轉化成甲醛、聚甲醛可以增值近30倍,轉化成二醋酸纖維素可增值近80倍。因此,提高煤炭利用率和增值率對貴州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意義重大。
一是有利于提升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當前,貴州煤化工產品以電石、焦炭、煤制甲醇等為主,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等現代煤化工產品虛位以待。因此,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對提升貴州整個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用巨大,既能調整優化貴州煤化工產業結構,也能推動相關電、化、冶、熱、建材、綠色物流、配套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服裝紡織業等的發展;既能改變貴州依賴能源原料工業、缺少配套產業和關聯輔助產業以及輕重工業結構不合理的局面,也能促進多元產業體系發展滋長。
二是有利于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貴州跨越發展。貴州素以“江南煤海”聞名遐邇,煤炭資源遠景儲量高達2400億噸,保有資源儲量483.02億噸,居全國第5位。資源優勢雖有,但煤炭深度轉化嚴重不足,也未能有效地將資源優勢轉化經濟優勢。因此,發展具有產業鏈長、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廣闊、對區域經濟帶動能力強的現代煤化工產品,如煤制烯烴、煤制醇醚、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氣,已成為省委、省政府“興黔戰略”以及煤化工業界人士的共識。
三是有利于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改善生態環境。貴州作為以煤化工產業為重要支撐的省份,面對既要發展又要建設美麗貴州、既要優化能源結構又要保障能源安全、既要實現節能減排又要改善生態環境的三重任務。調查研究表明,煤炭的使用是重要的環境污染源,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分別占全部人為源排放量的94%、60%和70%左右。因此,就貴州而言,加快發展以煤制天然氣等煤基清潔能源為標志的現代煤化工產業,對節約能源和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生態環境意義重大。
二、加快我省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目前,貴州煤化工產業仍以焦炭、合成氨、電石、煤制甲醇等傳統產品為主,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等現代煤化工產品空空如也。一方面,貴州現代煤化工產能比重和煤炭轉化量比重偏低,產業附加值不高。雖然貴州天?;?、貴州開陽化工等大型煤化工項目的煤氣化技術和裝置在國內處于先進水平,但其產品大多是合成氨、甲醇等初級中間產品。另一方面,已有的煤化工項目之間大多單打獨斗,各行其是,煤化工與電力、煤炭、冶金、建材也未形成強大的產業鏈。所以,全省煤化工產業發展層次低、融合度不夠、轉型升級基礎薄弱。
一是省內企業實力較弱,抗市場風險能力差。煤化工項目是一項高投資化工項目,如年產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需投資200億元到300億元,年產6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需投資約200億元。在全國范圍內,現代化煤化工的投資主體主要來自大型煤炭、煤電和石化企業,如神華、中煤、大唐、中電投等;在貴州省內,除盤江控股、開磷(集團)、甕福(集團)外,投資主體的化工企業既少又弱且抗市場風險能力差,所以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二是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不健全,現代煤化工產品的市場推廣受限。煤化工生產的是石化產品,由于法律法規、產品質量和使用標準體系不健全以及行政執法力度不夠,阻礙現代煤化工產品的市場推廣。比如,國家2010年頒布的《城鎮燃氣二甲醚國家標準》就未將二甲醚列入城鎮燃氣分類標準中,這就造成許多生產灶具的廠商無法根據相關標準生產二甲醚專用灶具,導致市場上的二甲醚專用灶具屈指可數,嚴重影響到二甲醚的推廣應用。就貴州本省而言,雖然出臺的《關于二甲醚作為城鎮燃氣推廣使用的意見》(黔建成發〔2009〕第375號)明確規定“二甲醚儲存、銷售企業向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燃氣經營許可證》”,但貴陽市未能及時頒發二甲醚經營許可證,導致經營戶一度成為“黑戶”。
三是對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廣認識不足。產品有市場,才能變成財富,資源優勢才能轉化為經濟優勢。在貴州煤化工產業發展中,以市場開發帶動煤炭資源開發、促進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視不夠,更沒有樹立“創造新需求更能贏得市場”的理念,這主要表現在:其一,只注重開發和延長煤炭資源產業鏈、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其二,忽略研究開發煤化工產品市場的重要性。
三、多管齊下助力貴州煤化工業轉型升級
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志在新一屆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上再次指出,中國是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煤炭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難以改變。煤炭既是我國的主要能源之一,更是貴州發展經濟、后發趕超的驅動力。煤化工產業是貴州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貴州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敗關乎貴州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成敗。因此,貴州應特別注重強化和提升煤化工等原材料工業,提高加工深度,大力推進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
一要加快在全省上下形成發展現代新型煤化工產業的共識。在這方面,要形成三個共識:一是煤及煤化工產業的成功轉型是貴州工業實現整體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煤及煤化工產業是我省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其產值約占我省規模以上(500萬元口徑)工業產值的24%,它的成功轉型,事關我省工業整體轉型升級的實現。二是推進煤及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是我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迫切需要。三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是煤及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最佳機遇期,其一,市場前景誘人,煤制化肥、焦炭、電石、電石法PVC等傳統煤化工產品市場供大于求,傳統煤化工產業已過發展黃金期;其二,有神華集團等大型企業在現代煤化工轉型升級的成功實踐;其三,政策扶持,國家即將出臺《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鼓勵、支持和引導發展以煤制烯烴、芳烴煤等煤基清潔新型化工,規定東部以石油化工為主,西部以煤化工為主。
二要積極爭取把我省列為國家煤基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大力推廣應用煤基清潔能源。積極與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進行溝通,積極爭取把我省納入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布局規劃,列為全國重點煤基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在國家的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支持下,結合貴州煤化工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研究出臺推進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混燒雙燃料”重卡汽車技術推廣和產業化應用,允許改裝天然氣汽車辦理車輛變更登記,并受理年度檢驗,盡快解決改裝天然氣汽車上路行駛問題。積極支持在全省建設天然氣加注站點,在規劃布點、項目立項、項目建設用地、稅收優惠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支持黔西南州清潔能源產業科技示范園區加快建設和發展,將其培育成輻射滇、黔、桂三省的清潔能源供應和清潔能源物流以及相關利用產業基地;省質監、建設、公安、環保等部門盡快制定出臺《二甲醚作為城鎮民用燃氣應用》地方標準,在全省推廣煤制二甲醚作為民用燃氣的應用。
三要圍繞推進“兩升一降”、加快“四個轉變”,抓緊研究制定推進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產業政策。貴州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就必須加快推進落實“兩升一降”即提升煤炭就地用于煤化工的比重、提升新型煤化工產品的比重、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和“四個轉變”,即由大量輸出原煤向大量輸出煤化工產品轉變、由主要生產粗加工產品向主要生產精深加工產品轉變、由單純注重資源開發向市場開發和資源開發并重轉變、由傳統煤化工為主向新型煤化工為主轉變的戰略任務,走煤制天然氣、煤制二甲醚、煤制油等煤基清潔能源以及煤制烯烴等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道路,走集群化、規?;?、一體化、多聯產等科學管理和開發、高轉化率的現代煤化工產業之路。在這方面,政府大有作為。一方面,可以以高額征收資源稅、開征生態補償基金、生態化改造、延長產業鏈等手段,嚴格控制傳統煤及火電、焦炭、電石、合成氨等煤化工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引進一批——如神華集團——有技術、有實力的新型煤化工企業,培育、扶持一批省內重點新型煤化工企業。
四要加快發展五大主導產品,促進主、輔、配產業協調發展。要實現貴州煤化工大產業鏈發展,要使貴州煤及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就必須加快發展煤制天然氣、煤制二甲醚(推進雙燃料重卡汽車技術產業化)、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為主導的煤炭深加工轉化產業和圍繞煤炭開采和煤化工產業而發展的礦山裝備制造、煤化工裝備制造、汽車裝備、舊車翻新和改裝、環境保護及其相關輔導產業以及清潔物流、技術研發、車輛銷售、現代服務等相關配套產業的協調發展。
五要用循環經濟理念發展煤化工。具體怎么做?首先,要實現綠色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就必須以科技為支撐,走高效率、低排放、清潔加工轉化利用的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之路。第二,要解決好轉化途徑、生態環境保護、交通運輸配套、水資源利用及后續產業發展等問題,就必須鼓勵和引導煤化工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第三,既要探索如何將煤化工與建材、材料、發電、廢熱利用等不同產業的工藝技術集成聯產,形成資源和能源循環利用系統、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又要研究如何把焦化、氣化、液化等組成的化工產品鏈與發電、供熱、污水處理、建材等項目集成優化,形成循環經濟型煤炭能源化工、實現上下游和關聯企業間資源和產品的循環利用與轉化。
(作者單位: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